偶感

最近无聊,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宋词辞典来看。 百无聊赖中,忽然发现辞典的其中一序为周汝昌所作。感于周老数十年如一日对红楼不倦的研究,便决定好好拜读周老为词典作的序言。 (呵呵,通常我看书,序言是从来不看的。)
周老对文学的研究,确实不凡。只是读完序后,却觉得有刺哽喉,不吐不快。

辞典开篇,收录了几句近代文人对诗词之评语,其中就有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名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而周老偏要在序言中以一大段篇幅驳斥王国维之“境界”一说,曰“只标境界,并非最高之准则理想,盖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美丑之分,怎能说只要一有境界,变成好词呢?” 又云“我们讲诗时,最尚者是神韵与高情远韵”,“境界有时是个‘死’的境界,神韵却永远是活的”。

且不论谁对谁错,在我看来,在一本辞典的序言中参杂对某人的文学批评,似乎不妥。 再者,周老说“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美丑之分”,但是王国维所指“境界”难道会是“俗丑”的境界吗?若是“俗丑”,恐怕也不会被认为是一种境界了吧。否则现代词语中也不会总是把“境界”和“高尚”连在一起用。 又,周老举例说“其(王国维)说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这乍看很像‘炼字’之说了”,我却没有看出这个例子能说明王国维之意境说有何不妥,又与“炼字”何干。其实,按照周老自己的说法,我们可以说这个“闹”字是画龙点睛之笔,使其神韵顿现,呵呵,这不是跟王国维的说法一致吗? 在这一点上,周老有些忒胶柱鼓瑟了。实在是有些牵强。
周老序言中还有另一处攻击王国维“王国维曾批评词人喜用‘代字’,对周美成写元宵节景,不直说月照房宇,却说‘桂华流瓦’,颇有不取之辞,大约就是忘了词人铸词选字之际,要考虑许多艺术要求,而所谓‘代字’原本是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关系所产生的汉字文学艺术中的一大特色”。 看来周老对王国维颇为不取,行文间总不忘批评一番,却令人觉得周老似乎有些小气了。 周老大可专著几篇驳斥王国维的文章,作为文艺批评,百家争鸣,是好事。 但是放在一本辞典的序言中,总觉有些突兀怪异。 难免给人一些“文人相轻”的感觉。

联想起最近,有人评说周老在红楼梦研究上颇有一些钻牛角尖。 我许久都没有看红楼评论了,以前曾经看过周老的一些红楼研究著作,除了对他奉史湘云为第一女主角并坚持史湘云和贾宝玉白首终老这一观点不甚赞同外,我是深佩服老人家的研究精神的。 只叹文人相轻,周老也不可免俗。 心中甚觉失望,故有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