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ive Space上转来。
在甜姐姐的blog上留了个上联,因她那里气氛热闹非常,大家都对对子上瘾了,我就再添把火好了。
甜姐姐要求跟纸有关,所以我的上联是:
白纸黑字,千言万语,彩笺尺素谁寄
其实出上联的时候,下联也想好了:
红叶碧波,长山阔水,鸿雁归禽何依
不过没有考虑平仄的问题,所以还算是游戏,嘿嘿。
灵感呢,来自于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婉约派词人众多离情怀别之作中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其中“昨夜西风”一句脍炙人口,王国维曾借用来描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不过与原词义已经不相干了,略过不表。
词的上片还是比较典型的婉约风格。“菊花”“轻烟”“泣露”描述了一种哀愁景象。燕子飞去,与其说燕子不耐“罗幕轻寒”而飞走,莫若说是作者心里的孤独的外在反映。明写的是客观事物,暗写的是心里的感情。接下来的明月斜光更加深了这种感情,月本无知,而作者偏要埋怨明月不知离恨苦。所谓同样的景致在不同的人眼中都有不同的诠释。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昨夜,“凋”字是点睛之笔,足见西风之萧肃。这句依旧包含伤离情绪,但是因为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展现出一种苍茫空阔的无限意境,语言洗尽铅华,从上片的婉约变成了一种悲壮风格。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则想到书信,然后欲寄书信,却无处可寄,越发怅惘悲叹,渺渺茫茫无着落中结束。
上片其实还属一般,婉约词典型的柔婉含蓄。然而下片却趋于悲壮,境界变得开阔深远,难怪下片常被人津津乐道。
这下你们该看出来,我的对联从何化出了吧。当然碧波红叶,其实还指秋天时节和甜姐姐一起出游见到的风景,嘿嘿。